近年来,随着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中餐连锁企业开始引入炒菜机器人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夏在成都的报道,投身餐饮行业多年的谭海林发现,今年很多连锁餐饮企业纷纷拜访炒菜机器人公司,寻求技术解决方案。 国内第一台针对中餐的炒菜机器人于2006年问世,此后近20年来,科技公司、高校院所和烹饪学院纷纷投身其中,各类炒菜机器人层出不穷。小米、苏泊尔、九阳等知名品牌更是将炒菜机器人送进了大众的厨房。然而,当下最急需炒菜机器人的还是餐饮门店。综合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欧睿国际、红餐产业研究院等不同机构的数据,2024年国内各类中餐的门店总数在400多万家到600万家之间,对应的是数万亿元的庞大市场,且近年市场规模还在持续增长。 消费者未必知道,很多中餐连锁的“大厨”已经是炒菜机器人了。去年底在港股上市的小菜园在国内有660多家门店,从2023年开始在部分门店用上了炒菜机器人。小菜园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示,上市募集资金中预计将用1亿元采购2000台炒菜机器人,一台单价5万元。门店数量都已上千家的乡村基、老乡鸡,近年也开始引入炒菜机器人。海底捞几年前就有70多家门店用上了自动配锅机,香天下火锅在国内一些门店也将炒饭工作“外包”给了机器人。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2024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餐饮企业的净利率中位数是5%。引入炒菜机器人后,人力成本可以大幅降低。例如,黄天勇打造的“秋金小炒”品牌,在全国门店最多时超过700家。2019年,黄天勇开始研发自己的炒菜机器人,两年后“秋金小炒”用上了炒菜机器人,并开始在全国拓店。按其说法,无论是人工还是机器炒菜的门店,都是盈利的。使用炒菜机器人的门店,人力成本下降了40%,出餐速度也从以往5~10分钟缩减为2~3分钟,同时厨房面积压缩了30%。 尽管炒菜机器人在商用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家用产品仍面临诸多挑战。黄天勇认为,当前炒菜机器人还处于商用验证和优化阶段,家用产品前期缺少足够多大众使用的检验。“要经过足够充分的商用、具备普遍盈利性后,后端的设备制造成本才会迅速下降,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炒菜机器人才适合在家用场景普及。”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老龄人口占比提升,未来年轻厨师紧缺的局面只会越来越明显,机器代替人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国家特一级烹调师、四川省级川菜非遗传承人张中尤认为,机器化、智能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炒菜机器人会替代一部分基础的烹饪工作,但真正的传统烹饪技艺传承,还是要靠人来做。 |